北京庙会标王卖羊肉串每天挣15万 花19万摇号竞拍
龙潭庙会上,新“标王羊肉串”生意火爆,摊位老板赵山10年来一直做庙会、美食节生意,来龙潭庙会也有七八年的时间。对于花费19万元争得龙潭庙会“标王”的摊位,赵山认为,钱花得很值。“我一直都在关注标王的有关信息,根据经验,标王摊位地段最好、挣钱最多,龙潭的这个位置靠近几个交叉路口,旁边还挨着游乐设施,所以每年都积极竞标。”
赵山(龙潭庙会、地坛庙会标王)标王日进15万盈利有望
龙潭庙会上,新“标王羊肉串”生意火爆,摊位老板赵山10年来一直做庙会、美食节生意,来龙潭庙会也有七八年的时间。
对于花费19万元争得龙潭庙会“标王”的摊位,赵山认为,钱花得很值。“我一直都在关注标王的有关信息,根据经验,标王摊位地段最好、挣钱最多,龙潭的这个位置靠近几个交叉路口,旁边还挨着游乐设施,所以每年都积极竞标。”
今年的“标王”竞标,龙潭采取了公布封顶价再摇号出标王的方案,封顶19万。赵山表示,自己和其他114位同样出价19万的摊主,一起摇号竞拍,“我也没想到今年能这么幸运,能在115个人中摇中标王。”
竞得标王的优势位置,后续的还本盈利就是赵山最关注的事。赵山介绍,这个摊位每天能卖出八九千串肉串,收入在15万左右。
在过去的七天里,庙会,也许是冷寂的北京城中最热闹的场所——2015年的庙会规模虽有缩水,仍能每天吸引数以十万计的游客。
然而红火背后,少不了失望。在许多人眼中,庙会只是人挤人摊连摊的简单热闹,羊肉串卖拼图的无聊重复。要想在庙会中找点真特色,怎么这么难?
人挤人吃烤串渐成“新民俗”
暌违庙会三五年的光景,岳文亮今年再次光顾了厂甸庙会:“新交了女朋友,春节总得找个借口见面。”
在岳文亮的印象里,庙会大概分“三个卖”:卖羊肉串的,卖拼图的,卖把式的,“几年不来也没什么遗憾”。
岳文亮儿时的厂甸庙会,如今已迁址到陶然亭公园,进了庙会东门,就能看到一排“非遗”摊位,最受欢迎的是“毛猴”,这种由蝉蜕为主料做成的工艺品,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相比之下,其他几个摊位则门庭冷落,一个售卖老北京传统玩具的摊位,竟无人问津。
“面具、木制玩具,这些东西都太大众化了,你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吸引人。”岳文亮还是准备“更进一步”,去餐饮区逛逛,光从人流就能看出,羊肉串和烤鱿鱼,比眼前的民俗展示更有吸引力。
“过节不就是吃喝玩乐么,人家商家肯定要迎合你这个需要。”对于庙会的单一化,岳文亮表示可以理解,在他看来,即便加入民俗展演等特色环节,也很难如羊肉串这般吸引游客,“大冬天儿的,就算有个文艺展演,大家也不可能杵那看很久。换个角度想,人挤人吃烤串也算一种民俗吧,这么多年都说庙会没新意,这不人也挺多吗?”
张忠强(北京“兔儿爷”民俗传承推广者)
我们在庙会开设的“兔儿爷”摊位,销售量在逐年提高,可以看得出,老百姓对于有特色的民俗产品是非常认同的。尤其是手工制作的产品,即便价格比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贵,也还是能被消费者认可。
许多在庙会买了“兔儿爷”的顾客,还会在节后再找到我们的店购买。以往这么做的往往都是北京人,是来“怀旧”的;而现在许多从外地来的游客,也会把“兔儿爷”当做北京民俗的特色产品,带回家当做礼品。
从这些现象看,老百姓的鉴赏能力正在提高,已经不满足于庙会上那些重复的工业产品。大家更愿意去了解民俗产品的特色、由来和制作工艺。庙会可以成为北京民俗的一个展示平台,民俗也可以成为庙会的特色。
想让民俗成为庙会的特色,我认为还需要主办方出台一些举措。比如给特色产品更多的摊位、更大的摊位面积、更好的展示条件,也可以适当减免摊位费,吸引更多民俗产品进入庙会。
洋表演也敌不过“老把戏”
与地坛庙会、厂甸庙会等传统庙会不同,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节走的是现代感十足的洋庙会路线。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由三位荷兰艺术家扮演的“星际穿越者”踩着“高跷”来回巡游,虽说装备算不上“高大上”,但奇特的造型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来自俄罗斯、希腊、西班牙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表演艺术家身着盛装,现场演绎着风格迥异的异域歌舞。
不过,五花八门的表演似乎依然敌不过套圈儿等“老把戏”的魅力。游乐设施旁的空地上,加菲猫、阿狸、龙猫等各色毛绒玩偶排列整齐、高悬空中,动辄20元起步的价格并未挡住一波波涌入的游客。85后小伙儿徐林也带着父母凑了把热闹,“逛来逛去,也还是只有套圈儿、扔飞镖、投硬币这种项目能参与一把,从小到大都没多大变化,在哪个庙会也都能见着。”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来说,今年的洋庙会上倒是多了项不算“洋”的新玩意儿。沙堆前,几辆逼真的迷你挖掘机让不少孩子过了把“技校”的“瘾”。
既然是庙会,自然也少不了满街飘香的小吃。作为洋庙会,这里除了传统的内蒙古烤肉串、武汉豆皮、油炸蚕蛹外,还多了些西班牙吉事果、美式甜甜圈、德式BBQ、泰国石榴汁等洋气美食,就连卖小吃的商家也有不少“老外”面孔。“乍一看倒是挺别致的,但其实多半就是个噱头。”90后姑娘小颖不禁吐槽,“所谓的台湾美食街上,居然还有台南老北京炸灌肠,仔细一想就觉得不靠谱。”
吕秀珍(龙潭庙会售票员)庙会卖票卅载从未缺席
“10元一张,票拿好。”昨日上午,在龙潭公园西北门的售票窗口里,54岁的售票员吕秀珍从窗口内向游客递出门票。
龙潭庙会自1984年至今已举办三十二届,吕秀珍从未缺席,“当年在庙会上看舞狮和面茶的小朋友,现在已带着孩子玩套圈,我也算是见证了龙潭庙会的变迁。”她笑着说。
作为龙潭公园1985年第一任票务班的班长,她一直负责售票工作。回忆当年,她感慨很多,“当时庙会没有售票房,我们售票员都是背着书包站在门口售票,早上7点就上岗,在冷风里冻得直打哆嗦。”
第一年庙会,不仅设施简陋,售票员还得兼职庙会卫生工作,“下午4点停止售票后,我们还要负责装垃圾,清理卫生,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每天下班浑身酸痛,连骑车回家的力气都没有。”吕秀珍说。
如今的庙会让吕秀珍感受最多的,还是各项设施的完善,“现在有专门售票房,运垃圾有环卫解压车,公园里泥土地变成了板石路面,我们售票员就专心卖票,每天也能准时回家了。”
谈及今年的感受,吕秀珍直言,“三个字,人多,累。”而坚持的理由却有很多,“一来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家人都是从事园林相关的,他们很支持我。二来能在春节期间看到游客满意而归的笑容,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种鼓励。”
周小勇 (朝阳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副中队长)2点下班回家 7点出门上班
“爸爸,都是穿制服的,你干脆别当警察当保安吧,还能离家近点。”听着女儿的童言童语,朝阳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副中队长周小勇无言以对。每逢节假日,他与500余安保人员一起驻守朝阳公园,保障游客平安。
2月19日,大年初一,第十二届北京朝阳国际风情节在朝阳公园开门迎客。
因为刮着风,周小勇走出指挥部大门时,紧了紧衣领,开始到园区内巡视。此前一晚,除夕夜,周小勇和同事们刚刚巡逻查完烟花爆竹燃放情况,并在三里屯酒吧抓了个扒手,等他下班回到燕郊家中,已是凌晨2时许,妻女已经睡下。
大年初一,国际风情节开幕,他又一早吃一碗热乎饭,7时许赶紧出门上班。
上午10时许,公园园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周小勇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一对老两口面前,他们正推着小孙子游园。“阿姨,公园人多,您把挎包放前头。”周小勇边示范边提醒道。像这样的民警提示,只是他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最让大家伙提心吊胆的是大人流。
春节期间,周小勇每天神经紧绷。昨日国际风情节顺利结束,他的一位同事半开玩笑说,警察的工作就像剧务,外人只看到活动顺利进行,但会前会后都有铺天盖地的工作。
朋友圈热议
赵德斌(武警战士):我今年22岁,第一次参加庙会安保工作,这很有意义。过年这几天,对你们来说是过节,但在我们这儿是过关。初一到初五,在不同的庙会轮换不同的工作,每天站岗9个小时,回去就想睡觉,现在也没空给家里人打电话。
及女士(志愿者):庙会前两个月,我报名来西城区的庙会做垃圾分类志愿者。我孩子今年五年级,这几天跟着我用垃圾钳收捡垃圾,更明白环卫工人的辛苦。另外这种活动也增加了孩子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很有意义。
王国华(风车摊贩):风车生意和天气关系很大。庙会前两天天气不好,生意不如往年。风车有招财、辟邪、保平安的吉祥寓意,但很多人带着小孩子买风车是因为好玩,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会来请风车。风车对我来说,不仅是门生意,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会有意识普及风车文化。
李爷爷(卖糖人儿):我今年60多岁了,什么事儿都见过,但就是放不下我这捏糖人的手艺。这十二生肖我可都能捏,这糖是我在家用麦芽糖熬的,出门时一块一块的,再到庙会上用木炭熔化。我也喜欢来庙会上捏糖人,人多热闹,看着一群小孩子围过来,心情都变得很好。
房印庭(古彩戏法演员):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庙会上表演古彩戏法,和舞台效果完全不一样。在近距离的眼皮底下,我变出了水、玻璃杯和小鱼,很多观众都为中国古彩戏法的神奇而震撼,甚至有年轻人想要拜师学艺。通过五天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也启发我以后演出要到群众中去,让更多人知道和热爱古彩戏法。
伍京生(游客):我是老北京人,每年逛庙会目的是想找回童年逛庙会时看到的东西。今年厂甸庙会上找到两样童年记忆:拨浪鼓和变花。在琉璃厂我碰到一位老太太由家人推着轮椅来逛庙会,老太太手摇着拨浪鼓,笑得特别高兴,我想她肯定想起了小时候的事。逛庙会回家当晚我有点失眠,因为不仅想起小时候逛庙会的美好回忆,也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