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法规 >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6:机械能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6:机械能

时间:2023-05-10 14:56:27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6:机械能

  2. [2014重庆卷] 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k1和k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1和v2,则( )

  k1k2A.v2=k1v1 B.v2v1 C.v2=v1 D.v2=k2v1 k2k1

  2.B [解析] 本题考查机车启动过程中功率的相关知识.机车在不同的路面以相同的功率按最大速度行驶,可推断机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由公式P=Fv,F=kmg,

  k可推出P=k1mgv1=k2mgv2,解得v2=v1,故B正确,A、C、D错误. k2

  15.[2014新课标Ⅱ卷] 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πππ5π C. D.64312

  1121215.B [解析] 由题意可知,mgh=mv20,又由动能定理得 mgh=mv-mv0,根据222

  v02平抛运动可知v0是v的水平分速度,那么cos α==,其中α为物块落地时速度方向2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得α=45?,B正确.

  16. [2014新课标Ⅱ卷]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1、W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f1、W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WF2>4WF1,Wf2>2Wf1

  B.WF2>4WF1,Wf2=2Wf1

  C.WF2<4WF1,Wf2=2Wf1

  D.WF2<4WF1,Wf2<2Wf1

  16.C [解析] 因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前后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倍关系,那么位移x=t也是2倍关系,若Wf1=fx,则Wf2=f2x故Wf2=2Wf1;由动

  11能定理WF1-fx=v2和WF2-f2x=m(2v)2得WF2=4WF1-2fx<4WF1,C正确. 22

  15.[2014安徽卷]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

  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

  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

  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 )

  A.v1=v2,t1>t2 B.v1t2

  C.v1=v2,t1

  15.A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类比法与vt图像方法解题,考查“化曲为直”的思维能力.首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v1=v2=v0,小球沿着MPN轨道运动时,先减速后加速,小球沿着MQN轨道运动时,先加速后减速,总路程相等,将小球的曲线运

  动类比为直线运动,画出vt图像如图,可得t1 >t2.选项A正确.

  19. [2014全国卷] 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

  v的最大高度为H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2

  小为g.则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

  v2HH?A.tanθ和 B.2gH1?tanθ 22??

  v2HH?C.tanθ和 D.2gH1?tanθ和 44??

  119.D [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速度v上升时,v22

  vH1?v2hH=μmgcosθmgH,以速度上升时m2=μmgcosθmgh,解得h=μ=22?4sin θsin θ

  ?v-1?tanθ,所以D正确. ?2gH?

  18. [2014福建卷Ⅰ] 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两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

  A.最大速度相同

  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18.C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有kx=mgsin θ,若m1

  1守恒得:ΔEp=mgΔh+v2,所以v=22ΔEp2gΔh,因为m1v2max,此m2

  时质量为m1的物块还没达到最大速度,因此v1max>v2max,故A错;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撤去外力时两弹簧的弹力相同,此时两物块的加速度最大,由

  F弹-mgsin θ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B错误;m

  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两弹簧与物块分别组成的两系统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物块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由Ep=mgh可知,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故C正确.

  16. [2014广东卷] 图9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程中( )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16.B [解析] 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摩擦力做负功,则缓冲器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车厢撞击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摩擦力和弹簧弹力都做功,所以垫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

  21. [2014福建卷Ⅰ] 图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段轨道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在B点水平相切.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H,圆弧轨道BC的半径为R,圆心O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

  (1)若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上的D点,OD=2R,求游客滑到B点时的速度vB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f;

  (2)若游客从AB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点,又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点后滑离轨道,求P点离水面的高度h.(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

  v2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向=mR

  221.[答案] (1) -(mgH-2mgR) (2)R 3

  [解析] (1)游客从B点做平抛运动,有2R=vBt①

  1R=2② 2

  由①②式得vB=2gR③

  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

  1mg(H-R)+Wf=mv2-0④ 2B

  由③④式得Wf=-(mgH-2mgR)⑤

  (2)设OP与OB间夹角为θ,游客在P点时的速度为vP,受到的支持力为N,从B到P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mg(R-Rcos θ)=mv2-0⑥ 2P

  v2P过P点时,根据向心力公式,有mgcos θ-N=m⑦ R

  N=0⑧

  hcos θ=⑨ R

  2由⑥⑦⑧⑨式解得h=R.⑩ 3

  34.[2014广东卷] (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

  缩量的关系.

  ①如图23(a)所示,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________N/m.(g取9.80 m/s2)

  ②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23(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

  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_______.

  ④重复③中的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23(c).由图可知,v与x成________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________成正比.

  (a) (b)

  (c)

  34.(2)①50 ②相等 ③滑块的动能 ④正比 压缩量的平方

  [解析] 根据F1=mg=kΔx1,F2=2mg=kΔx2,有ΔF=F1-F2=kΔx1-kΔx2,则k=

  k+k′0.490.49 N/m=49.5 N/m,同理可以求得k′= N/m=50.5 N/m,则劲度系数为k=0.00990.00972

  =50 N/m.

  ②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相等.

  ③在该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④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v与x成正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弹1=2mv2,即弹性势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平方成正比.

  [2014天津卷] (2)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

  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

  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③平衡摩擦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2)①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②D

  ③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④CD

  21.(8分)[2014山东卷] 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

  .

  图甲

  图乙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21.[答案] (1)略

  (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 (3)2μg(s-h)

  [解析] (1)根据实验步骤③给出的实验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2)上问所得图线的斜率就是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重物下落h时,滑块的速度最大.设滑块的质量为m,细绳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WF,对该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1WF-μmgh=mv2-0 2

  滑块从C点运动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

  WF-μmgs=0-0

  由以上两式得v=2μg(s-h).

  m.

  15.[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

  (1)若乙的速度为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乙的速度2v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2v245μmgv0015.[答案] (1)(2)2v0 (3) 52μg

  [解析] (1)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45°

  侧向加速度大小 ax=μgcos 45°

  2匀变速直线运动 -2axs=0-v0

  2v20解得 s=. 2μg

  a(2)设t=0时刻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θ,侧向、纵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x、ay则=ax

  tanθ

  很小的Δt时间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 Δvx=axΔt,Δvy=ayΔt

  解得 Δvy=tanθ Δvx

  vyv′yvy-Δvy且由题意知 tanθ= 则=tanθ xv′xvx-Δvx

  ∴ 摩擦力方向保持不变

  ′则当v′x=0时,vy=0,即v=2v0.

  (3)工件在乙上滑动时侧向位移为x,沿乙方向的位移为y,

  由题意知 ax=μgcos θ,ay=μgsin θ

  2在侧向上 -2axx=0-v20 在纵向上2ayy=(2v0)-0

  2v0工件滑动时间 t=乙前进的距离y1=2v0t ay

  工件相对乙的位移 L=x+(y1-y) 则系统摩擦生热 Q=μmgl

  11电动机做功 W=(2v0)2-v2+Q 220

  45μmgv0W由P=,解得P=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