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不当所长当“村官”带领群众奔小康(图)

不当所长当“村官”带领群众奔小康(图)

时间:2023-05-10 14:56:27

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丁需学
  徐克俭是郏县冢头镇龙湖社区党委书记,他带领群众致富,建设龙湖新型农村社区,改变了当地落后面貌。他重视孝道文化,提出了“以文兴村,以孝治家”打造“中原孝心村”。社区内建设有孝廉廊、薄太后纪念馆、中华道德大讲堂、孝义桥、母仪河、慈孝亭及孝行天下牌坊等,孝文化的融入使整个新村充满了活力。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优秀第一书记”、“2012年度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感动鹰城十大年度人物”及“平顶山市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回村任党支部书记

  回村之前,。2009年的一天,冢头镇的李书记遇到徐克俭,说:“周边村都发展了,就你们村落后,你在外面了解的信息多,回去带带大家吧。”徐克俭说:“让我考虑考虑吧!”当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只有老人、儿童留守在家,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东西两寨污水横流,是全镇典型的垃圾村、出名的落后村。徐克俭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放弃现有的优越条件,回村当一名“村官”,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从一名副科所长到基层农村任支部书记,徐克俭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带领群众致富

  徐克俭上任后,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带领群众致富,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2009年8月,他带领28名群众代表到鄢陵、潢川等地考察那里的苗木种植项目。回家后,他鼓励大伙儿发展苗木种植,并承诺:“树苗钱我先垫,苗木我包销。”为使乡亲们种植苗木的成本更低、幼苗供应更及时,他与朋友合资创办了占地1200亩、投资1300万元的郏县龙湖湾苗木基地,并成立了郏县惠民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苗木基地发展到2000多亩,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发展到了1万元。单就苗木基地一项,每年就能给村里群众带来500万元的经济收入。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头等难事就是拆迁,为此,徐克俭公开承诺:“全村拆迁看一组,一组拆迁看俺家。”他瞒着老母亲,第一个签了拆房协议。老母亲知道后,哭着说啥都不让扒房。他劝母亲说:“孩儿是当支书哩,咱不带头,工作就无法进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在社区建设中,五组村民张伟大学刚毕业,父亲已去世,徐克俭到张伟家做工作,并借给他3万元钱,帮他盖起了新房。5年间,他先后借给村民孙占稳、吕五申、吕相常等9家共19万元,帮助他们建起了新房。如今的龙湖社区,已经有517户群众住进了新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卫生室、小学、敬老院、文化广场、法治大讲堂及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村子以往“荒草齐腰深,墙塌屋没门,天黑没有灯,下雨泥水坑”的旧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倡导孝道文化

  龙湖社区是汉文帝孝母文化的发源地,村里敬老孝老的风气非常浓厚。借助这种深厚的孝文化,徐克俭提出了“以文兴村,以孝治家”,打造“中原孝心村”。首先组织村里十三位有威望的老人成立了慈孝协会,宣传孝贤文化,调解家庭纠纷;在村口树立孝心牌坊,刻着四个大字“孝行天下”;把村里原来的污水沟进行改造,并建桥注水,给这条河起名“母仪河”,为这座桥起名“孝义桥”;他们还把孝心故事和孝心古训,刻在休闲广场上;同时,还把“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作为村训,以此教育村民尽孝行孝。每年母亲节,村里都要举办“孝行天下,铸造孝村—感恩父母洗脚节”活动。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登记了生日台账,每逢生日都前去祝寿。孝文化的融入,使整个新村呈现出人人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化解了多年不说话的婆媳之间的矛盾,文明之风使整个新村到处都充满了活力。每当看到这些,徐克俭所有的疲惫和委屈都化成了欣慰,他说:“实干,只有实干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带领群众奔小康,才能真正实现和谐龙湖—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