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描写动作的成语

描写动作的成语

时间:2023-05-18 23:00:13

  描写动作的成语及解释

  把薪助火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步斗踏罡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出处: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书符咒水,全无作用,步斗踏罡,专一胡躧。”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插科打诨

  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插科使砌

  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

  撮科打哄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

  撮科打閧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出处:无

  打诨插科

  诨:诙谐逗趣的话。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同“插科打诨”。

  出处:无 在聊天室里形形色色的人~地聊着网话。

  蹈厉之志

  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那人刚到面前,便如~,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 作宾语、定语;形容动作凶猛的样子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作定语、宾语;形容迅速凶猛贪婪

  发科打诨

  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发扬踔厉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倘或换一个~的的局面,人心一变,鼓舞向上,那时候大申天讨,倒要让大家看看,到底谁行谁不行.★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发扬蹈厉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功名万里。★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五回

  干净利落

  利落:灵活敏捷,也指整齐,有条理。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不是老人家,谁能这样干净利落。”

  慌手慌脚

  形容动作忙乱。

  出处:无 他干什么都不稳重,慌手慌脚的。

  慌手忙脚

  形容动作忙乱。同“慌手慌脚”。

  出处:无

  挥霍无度

  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尤其许多骄奢淫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挥霍无度。”

  疾雷不及塞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疾雷不暇掩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处:晋·傅玄《傅子·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疾霆不暇掩目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见兔顾犬

  顾:回头看。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夫~,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清·梁启超《我政府之对俄政策》

  见物不见人

  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出处:无

  进退可度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同“进退有度”。

  出处:无

  进退有度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出处:无

  进退有节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出处:无

  进退中度

  指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同“进退有度”。

  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举止不凡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太子见那女子~,吩咐内侍不许罗唣。★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倔头强脑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来回来去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出处:无

  来势汹汹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无 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老天拔地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出处:无

  楞手楞脚

  形容动作鲁莽。

  出处:梁斌《红旗谱》:“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连三跨五

  形容动作迅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龙腾虎跃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处: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漫条斯理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没轻没重

  指言语或动作鲁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9回:“那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便说不好了,石师爷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管秀芬这丫头,打断我们的谈话,~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

  猛虎出山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出处:无

  捏脚捏手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奴颜婢膝

  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出处:《抱朴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上海下层社会中也有不少喜欢议论别人的婆婆妈妈。”

  七脚八手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处::“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众人~将他扛抬了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七郤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出处:无

  巧捷万端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出处:无

  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无 她是个文静的姑娘,干什么都轻手轻脚的。

  蜻蜓点水

  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下乡只是~式的,还要带白馒头。★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撒科打诨

  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斛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出处:无

  失惊打怪

  ①形容大惊小怪。②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善谑诗词》:“……御史论其白衣吃菜,遂赋《鹊桥仙》词云:‘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

  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出处:无

  手急眼快

  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张爷~,斜刺里就是一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回

  手疾眼快

  疾: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兔起鹘落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此事如~,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兔走鹘落

  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见“兔起鹘落”。

  出处:无

  形色仓皇

  动作匆忙,神色慌张。

  出处:无

  眼尖手快

  眼力好,动作快。

  出处:沈从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

  眼明手快

  看得准,动作敏捷。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机警非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一举一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她的~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一来一往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映著河里,上下明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一坐一起

  犹言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东宫虽燕居内殿,~,恒向西南面台。★《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出处:《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指东划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指东画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宋·释惟白《续传灯录》:“际出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东画西。” 远远望着应伯爵与王妈妈二人,~,见了他来,便各自走散。★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一回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地批评他们呢?

  左右开弓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出处: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那兴儿真个自己~,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