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充电 > 南京的大学有哪些_2017年南京的大学排名

南京的大学有哪些_2017年南京的大学排名

时间:2023-05-18 23:00:13

  南京的大学有哪些?2017年南京的大学排名公布了吗?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南京的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类型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南京大学

综合

7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大学

2

东南大学

综合

22

5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大学

3

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

39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4

河海大学

理工

44

5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大学

5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

46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6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

48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

53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8

南京工业大学

理工

9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

中国药科大学

医药

122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10

南京邮电大学

理工

129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1

南京医科大学

医药

130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2

南京林业大学

农林

160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理工

164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4

南京中医药大学

医药

191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5

南京财经大学

财经

260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16

南京审计大学

财经

364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17

南京工程学院

理工

370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18

金陵科技学院

综合

45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19

南京晓庄学院

师范

508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师范

638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21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师范

699

1星级

区域知名大学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江苏警官学院

政法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政法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概况

,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校舍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6.5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8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250余万册。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内首个部省共建的二级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教育实验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10个,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立项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点50个,硕士学位点117个;具有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7个工程领域;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其中学位留学生900余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5人,外国院士3人,“千人计划”专家14人,“万人计划”专家8人(其中杰出人才1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江苏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30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0个。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相继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精英,造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中坚。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骨干。“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

  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近十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1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8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围绕“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建立了以“先进发射”、“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先进发射”、“先进民用爆炸材料与安全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三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和“社会公共安全科技”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努力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与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1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人才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合作工作。2011年以来,与国外高校和知名企业建立了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4个“111”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2012年,学校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了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该研究所采用国际学术机构运行模式,汇聚了以赫伯特·格莱特院士、卢柯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知名纳米材料专家,致力于建设世界顶级的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基地。

  为拓宽筹措办学资金渠道,凝聚各方兴学力量,学校于2006年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每年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教金、奖助学金60余项,受益师生3900余人次。

  学校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抓住“双一流”建设的 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务实的作风,求是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尹群教授,校长付梦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