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充电 > 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时间:2023-05-10 14:56:27

  大家是不是想要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呢?以下是小编推荐的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范文,让大家参考和借鉴一下。

  温馨提醒: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官网还未公布,官方一旦公布分数线小编第一时间会为大家更新文章。

  回顾2016年高考试题:

  2016高考语文全国II试卷分析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用“规矩、平稳、回归”来形容。本套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核心,突出语文作为母语的学科特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重视基础 重视思辨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6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人文性、选择性,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本套试题注重基础,阅读材料利于学生读懂,题型部分微调但难度未随之提高,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

  试卷面结构稳定。全卷分为六大板块,保持结构的稳定。现代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2句翻译,每句5分,共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道主观题,共11分)、名篇名句默写(3题6空,共6分),选做题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1道多选题,3道主观题,最后一主观题为探究题,共25分),语言文字运用(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共计20分),作文(60分)。全卷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32分,主观题118分。

  六大板块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

  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在谈小说与故事的关系,虽然有一定专业性,但语言不艰涩,语句结构也并不复杂,文章浅显,不会形成阅读障碍。加之阅读材料中出现了《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等耳熟能详的作品,使得学生不会对阅读材料产生距离感,读懂文章应该不是问题。所设三道题均是考查学生筛选和比较信息的能力,可见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比对信息将显得更加重要。在如今信息量巨大的社会中,也更加凸显了这道题目考察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2016年文言文选择 《明史》 的原因是对中国文化的再重视,也是对“史”的一次界定和评判。《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断代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正史。本次节选《明史·陈登云传》,选文不长,生僻词语不多,文言句式也不复杂,脉络也比较清晰,便于学生疏通文意。在题型、难度和考点上都比较常规,在连续两年题型转变后,命题上趋于稳定。文言文阅读第5题是对古代文言常识的惯常考查,是对学生所学或所见知识范围和程度的检测,该题考查了“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等词语所涉及的内容。学大教育西安分公司语文教研组研发的《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已经涉及到了古代文化常识、官职和科举、宗法和礼俗、姓名和称谓等相关知识,所以对四个词语都比较熟悉,正确率高。第7题的翻译,侧重实词和虚词意思的理解,句型和句式的变换,语气和语调的准确把握。其中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关键词“龃龉”“啖”等均在学大教育分公司2016高考点睛课、追分营下发的教研资料《文言文(传记类)300实词》中有所体现,难点突破也较容易。 三、古代诗歌鉴赏

  选取的是杜甫的诗歌,杜甫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容理解难度会大一些。我们可以通过看题目,看注释,看文本,在结合整个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杜甫的作品,入手理解诗歌。在今年的题型中,有改革的痕迹,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创新,对于诗歌语言的把握是诗歌非常重要的文本特点。但是对于整个文本结构的把握,对于整体的文章内容把握,是所有文学文本应该具备的考察方向,所以应该也算是考了一道常规的题。

  四、选做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选择小说,选取了一篇二战主题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之际很有意义,它用艺术的手法告诉了学生们战争的残酷。其战争背景学生会感兴趣,其语言表述也没有异域风格,从某种意义上看,甚至要比高考试题中经常选取的上世纪的本土作家的作品更容易读进去。在试题设计上中规中矩,没有新题型。

  第一题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五个选项涉及小说情节安排、结构作用、细节描写和主题等方面,难度不高。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结合反战的主题,选出答案不是难事。

  第二题是小说每年必考的人物形象分析题,平时的练习中已经非常熟悉,学生们从细节描写、情节两个方面入手即可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第三题考察情节安排的作用,也是平时我们在训练中重点强调的一种题型。这样的题型套路较强,学生按照任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安排、主题三个方面思考,很容易思考出答案。第四题是探究题,是关于小说主题的探究。题目设计非常简单,只要稍作思考,便可以想到以小见大的主题。关于反战类型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学生们不应该感到陌生。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关于数学家吴文俊的传记,语言平实,形象鲜明,阅读难度不高。在题目设置上也没有新变化。第一题考察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选项设置非常清楚,只要认真比对文章即可做出判断。第二三题均考察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分别考察传主取得成就的原因和传主研究的心得,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每段的段意,并能够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即可轻松准确的找到答案的范围。由于文章平实易懂,因此对学生的概括整合能力要求不高,基本上在文中即可找到原话。第四题属于探究题型,所涉及的问题也是紧密联系原文,没有做联系实际的延伸。文章后几段写到了吴文俊业余兴趣的广泛,并介绍了他对广泛的兴趣的认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的答案就非常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格式的正确和规范。总的来说,今年的人物传记相比于去年的二卷要简单许多,更不用说和一卷的相比了。 五、语言文字运用

  涉及题型形式稳定,依然是成语辨析、病句辨析、句子衔接和图文转换几个题型。但是不得不提及成语考查的变化,今年的成语题增加了学生阅读量,六个加点成语的句子是高考至今,成语考查内容最多的一次。要求在辨析成语本意后,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成语运用的全对的一组。成语意思无难点,此时排除法便派上了用场,准确作出选择也较容易。 六、作文

  2016年高考作文题沿用了2015年的考查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再次出现,以更成熟的姿态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呈现。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意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与去年的“书信体”的作文相比,今年的“语文素养三途径”命题更显稳妥,本次作文试题关注语文素养,让考生对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加以比较,加强了对文化素养的考查,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从而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这道作文题学生熟悉,材料的理解难度降低,不仅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还能说出带着自己情感的语言和思想。

  2016西安学大教育点睛课、追分营课程【作文大猜想】押中了此次高考作文题。课程教研中由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解析出热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旨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途径。

  任务驱动作文,是学生从感应走向理性的一种,也是空谈“精神品质”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过度。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有效取舍;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折射思辨能力和价值趋向,这是该作文的本质。今年这个高考题目的出现,既能通过高考选拔语文素养优秀学生,又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引导所有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