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_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毕业论文

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_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毕业论文

时间:2023-05-18 23:00:13

  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是借助供应链内企业的合力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绩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毕业论文一:供应链管理中的业务流程重组问题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ein)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督商、最终用户等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是指从大系统思想出发,对跨越企亚边界的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毛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荃于流程的鱼成化管理棋式,它更强调通过业务流程重构实理整体的集成与协调。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则正是以流程观念为核心.以改善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为乎段,以反客需求为重点着重企业内部及跨组织的流程重构。在企业内部是跨单位的思考.而就整体产业而言,则是跨企业的整个供应铸的思考。其目的即是要使整体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这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不谋而合。据英国KPMG管理咨询机构的研究发现,向有效的供应链迈进的第一步就是重组并德定内部作业流程,在其调查的欧洲公司中。以上在重构他们的业务流程和系统,以提高对顾客的反应能力。这些新流程经过精心设计,能保证产品的快速传递,防止库存积,井能灵活地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事实上随着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实施,必须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ERP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已是必然趋势。

  1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

  业务流程重组(RPR)理论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原麻省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Mich Hammer}先生提出。它是指通过取新思考.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福特汽车、XEROX和AT& T等纷纷推行BPR,试图利用它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企业界把它视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看成一场工业管理革命。其实质包含以下几点:

  1.1 反客为导向。BPR所追求的改造是以颐客需求为导向,凡是无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均为BPR改革的目标。

  1.2 以流程为导向。传统企业强调“功能部门”而非“流程”,强调各部门完成各部门的工作,而非全体完成一项整合的上作BPR则强调打破部门及组织的界限,以流程为工作单位,重新设计。

  1.3 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及重新设计。即对现有的作业方式,不存有理所当然的心理,而经常反省一此根本的问题.通过思考这此问题找出企业经营的最佳策略及方法.彻底根除现有的架构及流程,重新设计及建构新的流程,而不是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上作改进或修补的工作。

  1.4 大幅度的绩效改善。BPR不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上作修补的工作,而是彻底改变作业流程卜追求的是组织绩效大幅度改善,且不是单一目标的改善,而是同时在多方面(反应速度、品质、成本、弹性等)获得大幅度的改善。

  1.5 信息科技的运用。有效运用信息科技是流程改造中重要的一环。信息技术一项重要的功能是能突破时间及空间限制,使得供应链的信息流及物料流能迅速的传达。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耍求。

  2 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重组的基本内容

  2.1 企业内的BPR

  其总的原则是:横向集成活动,实行团队工作方式;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权力下放,授权员工自行作出决定,推行并行工程。

  2.1.1 功能内的BPRo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休制下,企业各职能管理机构重组,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问竹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计算机完全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理做到机构不贡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管理由分层整理改为集中管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愉入计井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2.1.2 功能间的BPM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双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li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2.2 组织间的BPR

  指发生在供应链中跨企业边界的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如通用汽车公司(GM)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就是企业间BPR的典型例子GM公司采用共享数镶库EM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GM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采购和发货计划。通过计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GM公司,而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货物的同时,通过自动向供应商付款这样,使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转像一个公司似的实现了讨论供应链的有效针整理了生产、定货周期,简化工厂程流程。这类BPR是目前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也是供应链重组的最终目标。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毕业论文二:供应链管理的条件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在理论界还是企业界,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兴趣正在迅速增长,而且还将继续,原因是几乎全世界都公认实施供应链管理对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进行供应链管理,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的,本文就是提出了笔者认为三点最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集成;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是借助供应链内企业的合力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绩效。供应链管理能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时又能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建设周期长、风险高等问题,使产品在成本、质量、市场响应等方面获得优势,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在总量不增的情况下利益在各企业间进行分配,而是能增加社会的经济总量,所以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为止,人们对于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解还存在这较大的分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里,笔者结合前人的定义及自己的理解,为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做一个自己的界定,所谓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为了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对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它的成功实施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节点企业都能成功的实施供应链管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各节点企业要想真正结成供应链联盟,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否则是不可能成行的,而以下三点就是笔者认为进行供应链管理时所必备的条件。

  一、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

  本文定义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其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一个假设条件,即企业已经完成了其自身内部的供应链集成,这样的企业才有资格加入到文中定义的那样的供应链体系中来。林勇等人(1998)提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五个步骤:基础阶段、职能集成管理、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集成化供应链联盟,根据这个理论,也就是企业需要完成前三步集成。

  基础建设阶段是在原有企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企业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处,同时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对市场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做出分析和评价,最后相应地完善企业的供应链。

  职能集成阶段集中于处理企业内部的物流,企业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构,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集成,通常可以建立交叉职能小组,参与计划和执行项目,以提高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克服这一阶段可能存在的不能很好满足用户订单的问题。

  内部供应链集成要实现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的集成,要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集成的输出是集成化的计划和控制系统。

  二、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在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协作的管理战略,它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更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供应链管理跨越了企业的围墙,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统计,合作性预测可以使预测的准确性提高15%;合作性计划可以使库存减少15%,使运输成本节约3%~5%。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不是短期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长期的,是战略性的。这种长期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不是仅仅靠企业之间的契约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双方的相互信任,而且涉及到双方企业的所有人员,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一般员工,都要树立长期合作的思想。尤其是在遇到内外威胁的时候,双方合作关系的维持对整个供应链的存亡至关重要。比如,当其他的供应商用极低的价格来争取客户,或者其他供应商比现有供应商拥有更大的技术优势,这些外在的威胁都对现有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产生威胁;当企业遇到这些外在的威胁时,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和一起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使双方关系破裂。因此,供应链的维护和健康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

  三、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的企业,其信息流动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情况,但单个企业的信息流动和信息化水平是决定和影响供应链信息流动和信息化的基础。供应链的信息基础是企业信息,企业信息的基础是企业中各工作组的信息,而工作组信息的基础是个人信息。这四个层次的信息组成了一个信息结构,见图1。

  供应链中企业间的信息共享要通过组织间的信息系统来实现,组织间的信息系统具有而且应该发挥三个层次的作用,即通讯、协调和合作。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信息的高度共享是很难实现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信息技术以外的原因,如,企业获利、生存所依靠信息的不对称,并不是所有参与信息共享的成员企业都能得到等同的利益等。其解决之道就是实现利益共享即“双赢”,经济利益上的紧密关系使供应链关系企业在信息共享上有了共同的物质基础,从而使供应链关系企业主动将信息在供应链内与其他企业共享。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8-86.

  [2]陈兵兵.SCM 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9-123.

  [3]张成海.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9-34.

  [4]张秀萍.供应链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