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发动了可能是今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一场并购后,中海油董事长兼CEO傅成玉告诉西方媒体,这一并购的结果将使他“要么成为英雄,要么成为烈士。”
在近一年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例中,傅面临的挑战的确最为艰巨:他发动针对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的竞购不但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努力,更是世界第三大全现金收购案,而中海油的企业规模还不到对手雪佛龙的二十分之一。
在8月2日中海油发表声明退出竞购之后,;而来自美国政界的强烈反对则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在一场运动中牺牲的“烈士”形象。
把傅的个人声誉抛在一边,中海油的挫折还将会加剧这样一个普遍担心:中国企业能否借用华尔街的行话“了结交易(Closedeal)”。
中海油的失败只是一系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挫事件中的最新案例:在过去几个月中,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诺兰达(Noranda)、中国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海尔竞购美国家电厂商美泰克(Maytag)的努力,被视为吹响了中国企业大规模全球并购的号角。但现在,这些竞购努力都相继失败,使得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举动成为目前惟一的成功故事。
“这肯定会使中国企业花更长时间进行研究,然后才投入时间和资金,在美国提出类似的收购要约,”里昂证券(CLSA)驻上海的中国策略师罗福万(AndyRothman)表示。
无需担心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冲动会就此止步。受政府“走出去”政策的刺激,加之对能源和强势消费品牌的需求,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只会有增无减。正是如此,即便有了中海油的前车之鉴,南汽仍与久病成疴的罗孚达成收购协议,而华为与中兴也出现在了马可尼通信的买家名单上,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中石油,则把目标对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41.8亿美元的出价,造就目前中国最大的跨国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