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攻略 > 选专业不要“雾里看花”

选专业不要“雾里看花”

时间:2023-05-10 14:56:27

湖南省华容县一中的肖哲,1999年以67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只因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读到第二年竟然退学回家,走进复读行列。1999年,海南省考生陈崇冀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两年后因多门课程成绩不及格,不得不办理退学手续,于2002年重新参加高考。2003年,在清华大学已经读到博士研究生的刘立早,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可见,选专业是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突破这个瓶颈,考生需了解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专业的划分类别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划分的学业门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划分为11个学科门类、71个一级学科、249种专业。这11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其中,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文科专业为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以理科专业为主,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理兼招。11个学科门类下设二级类,即一级学科,如文学类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和艺术类;每个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即通常所说的专业,如新闻传播学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从强至弱依次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学士点学科、挂靠学科。
二、了解专业的内涵
了解某个专业,要从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入手,尤其是对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在学校中所处的位置、师资配备等有详细的了解。切忌望文生义,不能看见自动化就以为是高科技,看见信息化就以为是计算机。另外,有些大学为了吸引考生,将一些传统专业的名称改得很前卫,用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予以包装,以达到吸引大批考生报考的目的。某省曾有一位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看到某个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中设置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为它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专业,他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梦想,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入学后才发现,此专业研究的是热能与热力学方面的内容。由于学校是工科院校,专业面很窄,转系、转专业均不可能,该考生为此后悔不已。
三、结合兴趣,扬长避短
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考生由于对自己和有关情况了解不够,容易陷入把成绩和兴趣、爱好割裂开的误区。每年都有类似本文开头因这方面发生失误,给自己的前途造成不利影响的例子。所以,在选择专业时应将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自身条件、性格等因素考虑周全,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在选专业时,还要扬长避短,从自己的实力、气质类型出发,客观分析自己的潜力所在,准确判断自己是理性思维还是感性思维占优势,分析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判断力的强弱。根据科学家对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划分,一般说来,现实型的人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较适合在工科类、农林类或医学类等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上寻求发展,如可选择机械工程、焊接工艺及设备、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调查研究型的人一般具有数学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和研究能力,比较适合学习理科类、医学类、宏观经济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工科中偏重研究开发的专业,如数学、物理学等。艺术型的人一般具有写作、音乐或艺术等方面的能力,比较适合在文学、美术、装潢艺术、服装艺术、表演、音乐等专业上发展。社会型的人的长处是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比较适合师范类、历史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行政管理学类等学科。进取型的人一般在领导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有优势,比较适合学习外贸、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常规型的人适合学习会计学、审计学、文秘等专业。而那些对数字不太敏感、性格比较活泼且坐不住的同学,学会计类专业就不太合适。
四、正确对待冷、热、
新专业
所谓的热门专业有这样几类:
1.时髦热,属于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业,这种专业名称新、数量少、呼声高。如通信工程、城市规划、物流管理、影视编导等。这些专业具有开拓性和试行性,一方面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也有脱离社会实际、超前发展、供大于求的倾向。
2.发展热,即原来不见热的专业,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就业看好,供不应求。如法律、计算机、文秘、财会、市场营销、广告学等。这些热门专业呈波状变化,时而受欢迎身价倍增,时而因饱和而不受欢迎,四至五年内的行情变化相当大。
3.高分热,即属于那些带有基础学科性质,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应用领域上都相对稳定的专业,适应面广,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历年来受到考生的偏爱,经久不衰。如汉语言文学、英语、编辑出版学、地球物理等专业。一般来说,高分热乃是真正的热门,但也不是笼统的越热越好。
就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而言,本身并无冷、热之分,出现这种区别,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入学时报名人数密度不一,竞争激烈程度不同,从而出现录取分数的差别。二是由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这里所谓的社会需求分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长期需求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性强,但这类专业不会出现短时异常的过热,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农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机械、自动化、化工等传统理科、工科、人文学科。而短期需求的专业多属操作性学科,时限性很强,如计算机、贸易、金融、管理、法律等快速应用型专业。这些专业在短时间内社会需求量很大的情况下可急速升温。但同时因这样的专业对社会环境的要求很高,受政策影响大,用人有很高的限制,因而持续高热的时间很短,可突然出现降温变冷。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在短短的三四年内,由炽热迅速变得冰冷便是最好的例证。再如,计算机专业虽然已经持续热了20余年,但现在的热不是热在简单的编程、操作上,而是热在社会对高水平、高层次研究和开发人才的需求上。要满足这样的需求,想搞软件的同学必须要学好数学,想搞硬件的同学则必须要精通物理学,而那些单纯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就无法满足社会的这一需求。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专业不服从调配,甚至整张表中只填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个院校某一个专业的水平怎样,主要是由该校的师资力量、该专业在其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不同院校中相同专业的水平也会有差别,不能单从报考人数和报考的冷热程度来划分。
专业的选择不必太注重热门,有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在变热。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们,在报志愿时眼光应放得远一点,不要盲目追风。全日制正规大学均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周期长,现在热的专业,四年后可能会找不到工作。应该看到,有些冷的专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发大财,但它的职业寿命长、风险相对较小,甚至可以终生旱涝保丰收。
此外,一些高招专家告诫考生,选择专业也不可一味图新鲜,新增专业虽新,但由于没有历年的参考资料,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等究竟如何尚有待考察,考生要在了解清楚后再做出选择。选专业并非越新越好,考生应尽量选择那些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专业特色鲜明,并且在国内同类专业研究和教学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专业。
五、不能按收费高低衡量
专业优劣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收费高的专业就一定是走俏专业,收费低的专业就一定是差专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的专业国家大量需求,大有发展前景,为了吸引更多考生报考,收费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也较高。有些专业因为需要配备大型实验设备,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就说明该专业比其他专业好,发展前景就相对强。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生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ZK

挂靠学科
挂靠学科,是指本科办学刚起步,无权授予学士学位,必须挂靠有资格授予学位的学校接受指导,由指导学校发放学位证书的一种办学模式。它常见于一些专科学校,如陕西省商洛市师范专科学校,在升格为二本院校前所设的中文、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就挂靠在西北大学,接受西北大学的指导,最后由西北大学发放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