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除了要有一份公司的财务报表,更需要一份企业文化的投资回报表。
你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直言不讳的诚实管理、主人翁精神、信任、客户至上、执著、活泼、创新、敢于冒险、效率与危机感,团队精神……”,也许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些类似的表述。一些企业把口号刷在墙上、挂到公司网站上或写入工作手册,却没有意识到建立和建设企业文化要付出金钱、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
创建和维持企业文化的成本究竟包括哪些?是不是每一种企业文化都会产生成本?能否给一名员工执行一家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所付出的诸多成本算一笔帐呢?这其中,哪些成本是合理的?为了构建一套完善而有效的企业文化,CEO不仅要花钱给员工置衣、配车、装电脑,要费心思传达公司口号、贯彻管理制度和价值观,更要投入感情地对员工们说“爱”。
成本还是投资?
对于那些想推进企业文化的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来说,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企业”是既对又错的理论。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一套等级制度、一堆规章法则、一系列商业管理的指导思想,要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IBM的企业文化已经从过去的“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客户”更新成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侧重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尽管有些公司倡导移动办公,搞员工生日聚会,周末乡村别墅度假等等,但这都是企业文化一些常见的外显形式。科瑞集团副总裁郭梓林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游戏的参与者对企业的一种预期。”相对于那些成文的制度规定,郭把那种有别于制度的“隐规则”称为企业文化。
最为常见的企业文化无外乎“不拘小节的主张,我们是一个愉快的大家庭”这样的说法,人们直呼其名、穿着T恤和牛仔裤上班的行为。正是这些规则指导着每个人如何做事,从而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回报。为什么员工上班要打卡?晚来10分钟、1小时有多大区别?虽然是小事,但它是一种素质的养成,绝对是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