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烟台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企业用工难题频出,烟台巧打“企业+职工”组合拳,留住老员工、吸纳新员工,缓解用工难题。
1.企业保底薪资明码标价,职工多劳多得
企业为职工提供保底薪资,明码标价;职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多劳多得才有干劲。用工企业实行保底工薪制,8小时保底基本工资均在1300元以上,部分企业保底工资达到了1500元,对外招工“明码标价”,应聘者根据企业提供的保底工资、加班工资和津贴等,很清楚就计算出每个月的收入情况。
2.企业减轻压力,职工心情轻松干劲更足
通过与外地务工者座谈了解,他们在求职时倾向于计时工资模式,而不愿接受计件工资模式,计时工资从内心感觉相对轻松,工作起来也很愉快;计件工资内心感觉负担较重,工作起来有压抑感。通过求职者的心理反应,我们根据形势的需要、职工的心理趋向及企业生产特点及时进行调整,达到“工作效率、工资报酬、职工心理”三者之间的最佳配置。企业实行了计时工资制,职工按工作时间核定工资报酬,极大减轻了职工的心理负担。
3.企业取消试用期,等于为职工加薪
企业原来试用期均在2—3个月,个别企业长达6个月,这便相对降低了职工工资,影响了求职者应聘的积极性。为了改变用工紧张的局面,增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企业普遍将新招用职工的试用期缩短为1个月左右,有的企业还取消了试用期,职工进厂试用期基本工资均在1400-1600元之间,并且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需要工作按2倍工资支付,仅此一项,职工每月可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
4.企业免费食宿,职工无后顾之忧
外地求职者对企业是否提供免费食宿极为重视,也是求职者选择企业应聘的一项重要标准。企业认识到完善职工配套服务的重要性,加强人性化的管理意识,有的企业实行工作时间内免费用餐,工作时间以外职工需自行解决用餐问题;企业实行食宿全免,并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标准化职工公寓。
5.企业以人为本,职工以厂为家
企业不仅要关注职工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更要关注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内心渴望,尤其是现在成为职场新兴力量的80、90后,不单纯看薪酬多少,更注重工作心情“爽不爽”。企业要迎合这样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在举措和观念上求变。
企业重视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从工作、生活、学习诸多方面给予职工最贴心的关心和爱护。
6.企业更新理念,职工求职更加方便
从近几年全国劳动力资源供求趋势看,用工岗位呈明显增加态势,而求职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有限的劳动力资源能否吸引到我们企业来,除了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等措施外,还要从招用工的理念和方式上有所改变和创新。
企业除了自行组织招聘和以工带工等形式外,推行有偿招聘方式。由企业与劳务输出(中介)机构达成委托招聘协议,按照双方的约定由企业一次性付给中介机构一定的招聘费。目前企业付费标准一般按每人800元左右,个别企业达到1000元,并负责报销务工人员的路费。职工入厂实行零费用,有的企业还针对家庭困难务工者及个别职工初次外出带钱少的实际情况,提前预支部分工资来解决职工第一个月的生活所需。(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王韦懿)